(4)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,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。
(5)天然地基验槽应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,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合检查。桩基应检测桩的质量合格。
(四)验槽方法
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。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,通常采用钎探法。
1.观察法
(1)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、墙角、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,如有异常部位,要会同勘察、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。
(2)基槽边坡是否稳定。
(3)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、洞穴、古井、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。
(4)在进行直接观察时,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。
2.钎探法
钎探是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层内一定深度,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古井、古墓、洞穴、地下掩埋物等;
打钎时,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、锤重一致、用力(落距)一致。每贯入30cm(通常称为一步),记录一次锤击数,每打完一个孔,填入钎探记录表内,最后进行统一整理;
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。
3.轻型动力触探(2011多)
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,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:
(1)持力层明显不均匀;
(2)浅部有软弱下卧层;
(3)有浅埋的坑穴、古墓、古井等,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;
(4)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。
三、砖、石基础施工技术
砖、石基础属于刚性基础范畴。这种基础的特点是抗压性能好,整体性、抗拉、抗弯、抗剪性能较差,材料易得,施工操作简便,造价较低。适用于地基坚实、均匀,上部荷载较小,7层和7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基础工程。
(一)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
(1)砖基础的下部为大放脚、上部为基础墙。
(2)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。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%,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%。
(3)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,应从低处砌起,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。
(4)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,当不能同时砌筑时,应留置斜槎。
(5)基础墙的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。
(二)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
根据石材加工后的外形规则程度,石基础分为毛石基础、料石(毛料石、粗料石、细料石)基础。